今天向所有劳动者致敬全国劳模陈诚同志先进事迹
今天向所有劳动者致敬全国劳模陈诚同志先进事迹
陈诚,男,汉族,大学文化,四川什邡人,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,现工作于什邡市民政局。
“家乡养育了我,组织培养了我,人民有难,当兵的还有啥放不下呢?”后的陈诚,用行动诠释了“”、“军人”这两个普通名词的深刻含义。
有一封摁有枚红手印的感谢信,信中名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困绵竹龙宝坪的村民和矿工,对飘扬在龙宝坪的一面党旗念念不忘。擎起这面党旗的,正是当年在某师服役的什邡小伙、二级士官陈诚。
2008年5月15日,一次余震过后,前往绵竹市龙宝坪救援被困群众的某红军师突击队发现,前面的路消失了,山体还在继续崩塌……“我是,让我上!”一名士官从突击队中站了出来,要求在前面带路。他叫陈诚,某师的一名二级士官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正在老家什邡休假的他不顾自家受灾,立马背着水壶前往灾情更加严重的地区当志愿者,营救出多名被困群众。
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,救援队终于到达龙宝坪,被困多人中大多是老人、妇女,其中重伤员13人。此地不宜多留,救援部队决定,能走路的随部队尽快下山;不能走的暂时留下,第二天请求直升机营救。“我留下,你们走吧!”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,陈诚又一次挺身而出。最后,他和3名生一起留下守护名群众。
伤员伤情严重,加上环境恶劣,情绪很不稳定。作为一名,陈诚找到附近响水沟磷矿党支部副书记韩兴明等人商量,建议成立党小组,发挥党组织和的作用。大家一致赞同,当晚成立4人临时党小组。16日早上,陈诚从废墟中找来一块红布,用圆珠笔勾勒出镰刀和斧头的案,做了一面的党旗,签下党小组成员姓名。“要让群众看到,红旗在,党的组织在,希望就在!”
18日上午,暴雨终于停了。3架救援直升机飞临龙宝坪上空,陈诚组织群众有序登机。救援人员见陈诚十分疲惫,要他先走,但陈诚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陪最后一名群众走!”最后一架直升机撤离不久,龙宝坪被塌陷的山体掩埋,成为无人区。
2009年4月,带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留恋,陈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,转业到了什邡市民政局从事低保工作。“隔行如隔山。”在新的工作岗位上,陈诚沿袭了部队的干练作风,他认为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他坚持每天都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单位,认真学习低保业务知识,学习民政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方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不但成为业务管理组织者,而且是业务系统的操作者,经常深入乡镇、社区指导培训,低保工作的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系统化管理都位于德阳市前列。他在低保工作实践中,积极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,在具体操作中坚持“严把五关”、“六个不批”、“三公开”、“三公布”。“严把五关”是严把申请关、严把调查关、严把收入评定关、严把监督公示关、严把审批发放关;“六个不批”是不符合条件的不批;手续不齐全的不批,收入核查不清的不批,群众有异议的不批,责任不明的不批,不按程序申报的不批。“三公开”和“三公示”是实行保障对象、保障标准、补差金额公开和坚持申请名单、审核名单、审批名单公示。有效地保证低保工作的公开、公平和公正。
低保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涉及千家万户,响面广。为确保低保工作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运行,真正发挥“最后陈诚保洁”的作用,陈诚同志不畏艰难、不辞劳苦,经常深入到乡镇,到社区,到农村,倾听群众呼声,了解群众疾苦。在检查中,坚持调查必入户、入户必见人、见人必见证的原则,做到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,补差标准有升有降,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“应保尽保,应退尽退”。
陈诚同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任务中,常常利用周末到对口帮扶村找村干部、找贫困户了解情况,想办法。为了贫困村如期摘帽、贫困户顺利越过贫困线,他委屈了孩子,慢待了父母,辛苦了妻子,同时也忙坏了身子,面对工作压力及对家人的愧疚,他毅然选择了践行自己的使命,因为他深知这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,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,该同志勇于担当,身先士卒,攻坚破难,体现了人的家国情怀,取得了阶段工作实绩,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。
陈诚同志干一行,爱一行,始终满怀热情的投入到低保工作中。10年来,他总是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,加班加点工作,完成了城乡低保档案的规范化建档,但他毫无怨言。他跟同事常说道:“做低保工作心肠要好,对服务对象要有耐心、爱心、诚心、良心和一颗平常心,要把为群众的服务工作办好办实。”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几年来,他接待许多来访者,不厌其烦地解释的低保政策、救助程序,对者有信必回,有举报必查,做到了件件有落实,群众很满意。